临床观察比较表明,儿童慢性再障多以血虚、阴虚症状为主,肾虚症状往往不明显,骨髓不典型的再障多,增生重度低下的少,随病情发展逐渐低下,经治疗较易恢复。因而疗效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,血象和骨髓恢复也较快。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,属中医学“虚劳”、“血虚”范畴[4]。中医认为,再障的病机是肾虚为本,血虚为标;肾虚在前,血虚在后。因肾脏受五脏六腑之精气所养,故临床表现反以血虚在前,肾虚在后或同时出现,与久病消耗、穷必及肾导致的虚劳病机不同[5]。治疗上应以补肾为主。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,笔者对其治疗有如下体会。急性再障临床表现较重,骨髓增生极度低下,常因感染或出血严重而掩盖了肾虚症状,但肾虚是其本质,并贯穿疾病的始终,邪毒是继发表现,且具有阶段性,因而治疗上不应脱离补肾之本。因儿童脏气清灵,易虚易实,早期应遵“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”的治则,应在补肾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药物以兼治其标。另外,因中药起效缓慢,单纯中药治疗难以缓解,常需结合西医免疫抑制剂,如环孢菌素A,抗淋巴(胸腺)细胞球蛋白等遏止病情发展,然后以补肾中药为主,中西医结合,取长补短,则可提高疗效。小儿属纯阳之体,阳常有余,故儿童再障肾阴虚型多,肾阴阳两虚型也以阴虚症状为主,单纯肾阳虚较少。易见皮肤粘膜出血,治疗时应以补阴为主。中医认为,肾为水火之脏,内寄阴阳,阴阳互根,“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”。实验研究证明,补肾阳药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生长,故应在补阴基础上加用补阳药,以助血生。但要防止补阳动血,补阳药不宜过多,应在疾病后期肾阴得健后再补阳或在大剂量补阴药基础上补阳。此外,大剂量强的松龙易伤阴助阳动血,阴虚内热的重型再障要慎用。《内经》云:“形不足者,补之以味”。再障是虚损性疾病,不滋补不能收功。而儿童脏腑柔弱,脾常不足,运化不及,补阴药易生滋腻,损伤脾胃,壅滞中焦,蕴结湿热,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口臭、纳呆、大便不爽、舌苔腻等,导致因虚致实,又因实致虚,产生恶性循环。因此补阴要循序渐进,治疗应兼以健脾利湿或清热利湿。儿童脏气未充,肺气不足,卫外不固,个人保护意识差,易感外邪;常因停药或不按时用药而复发,反复复发则更伤正气,疗效较差。因此,针对儿童易虚易实的特点,应加强督导,出现上感等并发症要积极治疗,以防止反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