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病因病理 |
|
|
|
PNH患者的新希望 |
病因基本探明
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(PNH)是以血管内溶血、静脉血栓和骨髓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。患者常有反复的血红蛋白尿和持久的贫血。该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,导致细胞性能发生变化。由于是造血干细胞发生突变,故各系造血细胞均受影响。PNHIII型细胞,对补体溶血高度敏感;PNHII型细胞,对补体中度敏感;不敏感的则为PNHI型细胞。
PNH的机理是一种或多种GPI锚连蛋白的缺乏,导致细胞膜失去了保护,从而遭受到补体介导的攻击而破坏。CD55和CD59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蛋白。
PNH病人有乏力、间断发作的呼吸困难、腹痛和血红蛋白尿等症,现认为这些症状是PNHIII型红细胞由于缺乏补体抑制剂(主要是CD59),对自身补体敏感,在血管里被破坏所致。溶血性贫血使病人变为输血依赖,此外,病人常有危及生命的血栓。
近年来,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但治疗上仍缺乏有效的手段,尤其是许多病人有反复的血红蛋白尿发作和血栓形成,一般药物难以控制。骨髓移植可以根治该病,但治疗风险很大。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治疗方法。
新疗法初显效果
在2002年,英国资深的PNH专家PeterHillmen率领其研究小组开始进行E-clulizumab的临床实验;在2003年,他们又进行了更深入的临床研究,在降低红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、减轻PNH病人溶血发作、减少输血次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。
Eculizumab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单克隆抗体,可以阻止补体终末复合物的活化。它特异性地与补体C5结合,最终抑制了膜攻击复合物C5b-9的形成,从而延长了对补体高度敏感的PNHIII型红细胞的寿命,减轻了溶血,但骨髓的造血并未增加,故而网织红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。
临床试验共引入11位患者,治疗后,病人的PNHIII型红细胞的比例增加,部分病人PNHIII型红细胞的比例可增高达80%以上,溶血的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好转。虽然血红蛋白的水平无显著增加,但Eculizumab显著减少了输血的次数。应当看到,治疗前病人的血红蛋白水平是通过输血而维持的。治疗后,血红蛋白水平无下降,说明治疗有效。
Eculizumab疗效最显著的病人是6位无骨髓衰竭的病人,除了一位病人外,其他病人治疗期间和目前的维持期、治疗期间都不需输血。所有病人的输血次数均显著下降。
随着溶血发作的控制,病人的其他症状也得到改善,生活质量明显提高。有人认为是由于清除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氮氧化物所致。
Eculizumab长期保护PNHIII型红细胞的效应目前尚不知晓。例如,它是否会改变PNH克隆扩增的比例?如果大量III型红细胞存在,一旦停止Eculizumab的输注,将会有何结果?
总之,Eculizumab的临床药物试验表明它可以增加PNHIII型红细胞的寿命、减少溶血发作和血红蛋白尿(PNH的标志症状)、减少输血、提高生活质量,也说明补体终末产物的激活是PNH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原因。
目前,所有的病人都在接受一年的延期试验,对药物的耐受依然良好,病人的溶血症状继续得到控制。该药对以溶血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病人效好,而对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效果差。病人依然有低水平的、被机体很好代偿的血管外溶血。以英国为首的研究组正在组织跨国的、多中心研究。该研究的成果,将为PNH患者带来福音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