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一旦缺铁,就可能会出现贫血,时常发生头晕、耳鸣、疲倦等情况,尤其是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。据统计,婴幼儿期(6个月~2岁)、青少年期(10~17岁)和孕期是铁缺乏症的三个高发期,患病率分别达到75.0%~82.5%,13.17%和66.27%。 那么,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的补充铁质、预防缺铁性贫血呢?补铁最好的方法是多吃一些含铁食物和优质补铁保健品,如鸡鸭血、动物肝脏、羊肾、牛肾、豆制品、海藻、菠菜、芹菜等,必要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硫酸亚铁、富马酸亚铁等补铁剂。 许多人认为,既然存在铁缺乏,那就多吃一些补铁剂。还有一些人则认为,药补和食补可以双保险,在服用硫酸亚铁、富马酸亚铁等药品的同时,再大量食用动物肝脏、海带等含铁食品,让机体多贮存些铁质。其实,过量补铁并不是件好事,可能还会带来以下危害: 一、中毒反应。摄入过量铁,常会引起坏死性胃炎、肠炎,出现严重呕吐、腹泻和腹痛,导致血压下降、代谢性酸中毒,甚至出现昏迷。此外,过量的铁被吸收以后,还会沉积在胰腺,导致胰腺功能异常,既影响消化功能,又会引起“青铜色糖尿病”。警惕,儿童一次摄入130毫克铁可致死。
二、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。铁一旦被人体吸收,除了部分随失血丢失外,很少有其他排泄途径。体内多余的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起来,铁过多会促进氧自由基增加,而氧自由基对机体有显著的超氧化作用,可破坏健康的机体组织。此外,血液中的铁蛋白与胆固醇相互作用,可使心脏病恶化。有实验数据证明,高铁蛋白者心脏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两倍。在所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中,高铁蛋白要比高胆固醇、高血压和糖尿病更危险。 补铁时的遗饮食要诀 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应视自身需要补铁,同时,关注食品与铁剂之间的关系,促进铁吸收。 一、 补铁时宜食酸性食物。胃酸能增加二价铁的溶解度,含有大量维生素C、柠檬酸盐和果糖的水果能促进铁吸收。但是,高脂肪食物如肥肉、动物油、肝、带鱼和松花蛋等能抑制胃酸分泌,碱性食物如菠菜、苏打饼干等可使胃液中的盐酸被中和,它们都会影响铁盐溶解及三价铁离子转化成二价铁离子,不利于铁的吸收。 二、 服铁剂不宜食蛋黄。蛋黄中的磷蛋白、卵黄高磷蛋白和铁结合后,溶解性降低,可影响铁吸收。而动物蛋白分解后的多肽和某些氨基酸有利于铁的溶解,有助于吸收,故服用铁剂期间,可食高蛋白食物如瘦肉等。 三、 铁剂不宜与富含钙、磷的食物同食。牛奶、乳制品、豆制品、骨头汤、芹菜、海带、海蜇、蚌、鳖、蟹等食物含钙较多,动物肝脏、花生仁、葵花子、核桃仁、芝麻酱、水产类食物等含磷较多,这些食物不宜与铁剂同时食用。因为钙、磷与铁结合,容易生成不溶性复合物,会妨碍铁的吸收,降低疗效。若要食用高钙、磷食品,至少与铁剂间隔2小时以上。 特别提醒: 肝炎、急慢性肠道炎症、胰腺炎、严重肝肾功能衰退的患者以及嗜酒老人,不能服用补铁剂,否则会加重原发病情。 常见缺铁原因: 1.饮食中摄入铁不足,不能满足生理性铁的需要量时,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。 2.胃肠道出血包括痔出血、溃疡出血、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,都是缺铁的常见原因。
|